北京的化學工業伴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,凝聚了幾代化工人的心血,創造過發展、壯大的輝煌,也經歷了改革、調整的艱辛。無論是在加快發展時期,還是在艱難曲折的階段,北化集團的干部職工都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,主動改革,積極發展,努力工作,敬業負責,秉承團結奮斗的傳統,肩負改革發展的使命,為北京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。
立足于新的改革發展平臺,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,北化集團將全面推進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發揮市屬國企功能,明確一個主業定位,形成五大板塊支撐,打造產業高端特色,建設百億產業集團”的發展戰略,以循環經濟產業為重要產業支撐形態,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,促進產業升級,加快體制創新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,努力建設一個符合首都經濟特點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、產權清晰、主業突出、管理規范、運行高效、效益良好的新型產業集團!
是一家具有近60年輝煌歷史的國有獨資大型企業,擁有資產總額58億元、二級企事業單位34家,主要經營領域包括精細化工品、橡塑制品、工程塑料、化工裝備制造及新材料、電子化學品等為主的制造業以及房地產開發及置業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是北化集團打造“安全北化、綠色北化、高效北化、創新北化、和諧北化”的戰略調整和發展機遇期。北化集團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堅持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樹立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發展理念,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決策部署,遵循北京市委關于國資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的精神,依靠科技創新、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推進適度擴張型發展戰略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北化集團將構建“一體兩翼多點”的產業格局,即:一個主業——專用化學品制造及服務;兩個板塊——專用化學品制造板塊和化學專業服務板塊。力爭到2020年,將北化集團打造成一個資產優良、規模適度、功能明確、結構合理、安全高效、團結和諧的國內知名的創新型企業集團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北化集團將明確任務,加強分工協作,統籌配置各類資源,全力推進企業改革、調整轉型、能力提升、科技創新、人才聚集、制造業提質、服務業增效和新業務培育等八大工程,著力深化企業改革,著力提升管理能力,著力加強資本運作和兼并重組,著力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,著力加快制造業京外布局,著力促進在京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,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,不斷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,更好地發揮市屬國有企業的功能和作用,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貢獻。
王國華職務:黨委書記、董事長
蘇建軍職務:黨委副書記、董事、總經理
吳瑞峰職務:黨委副書記、工會主席、職工董事
李曉慧職務:外部董事
徐家力職務:外部董事
曹 兵職務:外部董事
夏 鵬職務:外部董事
孫紹剛職務:黨委常委、副總經理
呂德明職務:黨委委員、總會計師
韓寶海職務: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
陳 宇職務:黨委常委、副總經理
張中原職務:黨委常委、紀委書記
李 泳職務:總經理助理
陳紹洲職務:總經理助理
北京化工集團 黨群機構
北京化工集團 行政機構
北京化工集團伴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,凝聚了幾代化工人的心血,創造過發展、壯大的輝煌,也經歷了改革、調整的艱辛。無論是在加快發展時期,還是在艱難曲折的階段,北化集團的干部職工都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,主動改革,積極發展,努力工作,敬業負責,秉承團結奮斗的傳統,肩負改革發展的使命,為北京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。
2016年11月,化工集團召開第三次黨代會,堅持安全發展、綠色發展,全面實施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,強力推進“一二四八”發展戰略,壯大集團綜合實力。“一”即“瞄準一個方向”:建設一個國內知名的創新型企業集團;“二”即“發展兩大產業”:專用化學品制造和化學專業服務;“四”即“專注四項任務”:京外布局、京內轉型,升級改造、提質增效;“八”即“實施八大工程”:企業改革工程、調整轉型工程、能力提升工程、科技創新工程、人才聚集工程、制造業提質工程、服務業增效工程和新業務培育工程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化工集團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、市國資委工作部署,積極疏解、主動調整,京外布局、京內轉型、升級改造、提質增效,不斷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,打造資產優良、規模適度,立足北京、面向京津冀、走向全國,專用化學品制造及服務領域國內知名的創新型企業集團。
2月,成立北京市第二地方工業局;
10月,更名為北京市化學工業局;
4月,改建為北京市化學工業總公司,并在全市率先實行了“兩保一掛”經營責任制試點;
5月,以骨干企業為核心,正式組建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,成為全市第一家企業集團;
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現代企業制度百戶試點企業之一;
在全國100戶大型化工企業和北京市經濟百強企業中均名列第二;
5月,經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,改組為北京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,授權進行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。